雖然我家廚房用5年了,但說實話,都是湊合用的,體驗感並不好。
最近,在網上頻頻刷到達人改造案例,太心動了,這才下定決心把我家也改造下,花錢不多,但真的實用、順手多了。
當初裝修考慮到預算,櫥櫃只做了兩個碗籃抽屜,其他都是隔板,但真的太難用了。
比如我的五穀雜糧比較多,瓶瓶罐罐一股腦塞在裡面,每次拿取的時候,都得把外面的全拿出來,特別費勁。
近期改造,本來想定制的,諮詢了一下價格,都得幾百上千的,覺得不划算。
然後,就在網上買軌道和收納盒,自己手動diy了一個,一百來塊就搞定了。
過程很簡單,網購冷軋鋼無阻尼抽屜軌道和抽屜,回來後把軌道固定在隔板上,再給上面貼一層納米雙面膠,把抽屜粘上去,只要不貼歪,抽拉就特別順暢。
抽屜的話,就自己在網上選,有尺寸合適的,就買現成的,十幾二塊就能買到,沒有合適的,也能定做,塑膠的、亞克力的都可以,具體材質看自己喜好,我是選的亞克力材質的,高透的,顏值很高。
改造好後,就能當正常抽屜用了,五穀雜糧拿起來都方便很多,櫃內的空間利用率也大大提升。
這個吊櫃剛好有管道,當初因為隔板不好做,就索性沒做,所以,日常就放點調料瓶,上半部分空間是完全浪費的。
前一陣,網上看到這種免打孔的伸縮隔板,覺得也太合適了,上面的隔板能靈活移動,我裝上後,剛好能避開管道,非常完美。
而且,安裝也簡單,先將伸縮杆旋鈕頂住櫃體,再用層板托四個角一固定,不用打孔,就能搞定,不過要注意需要提前把櫃體擦乾淨,粘貼好後才能穩固不掉落。
將吊櫃分成上下兩層後,上面一層就放一些使用頻率低的囤貨,下面搭配兩個旋轉收納盤,把調味瓶放進去,收納的妥妥的。
收納盤因為能旋轉,所以拿取裡面的也方便,轉一下就行,大大提升吊櫃利用率。
大家選旋轉收納盤的時候,一定要這種底部有防滑腳墊的,轉起來才會比較穩固,不會傾倒。
我家熱水器管道一直就這樣外漏著,沒有管過,看人家給管道遮醜,覺得實屬沒必要,但當我一時興起嘗試後,態度180度大轉彎,這也太香了。
我沒有用人家那種組合洞洞板裝的,感覺挺麻煩,直接在網上找到了這種一體式現成的遮醜裝飾板,選擇合適的尺寸,四個角粘貼上去就行,安裝基本沒費啥事。
用起來也是真的爽,不僅能遮醜,關鍵上面搭配上幾個小零件,就能收納小零碎了,熱水器在水槽旁邊的話,抹布什麼的掛上去,就很nice。
價格的話,不便宜,但也還行,一百來塊,尚可接受吧,我個人覺得是挺值的。
廚房空間有限,為了能洗大的炒鍋、大蒸鍋這些,我裝的是大單槽,好用是好用,但沒有瀝水區,單獨放一個瀝水籃在檯面上,就很占地方。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就買了一個這種壁掛的折疊瀝水籃,平時要用的時候,就放下來,洗好的碗筷直接在上面瀝水。
用完了,就直接折疊上去,一點不影響檯面空間,如果碗筷放上去懶得收,也沒關係啊,它下面是有支撐的,不是懸空那種,很安全耐用。
因為瀝水籃是掛在杆子上的,所以是可以拆下來清洗的,總體設計還是不錯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我已經用了一個多月了,目前感受還不錯。
我家廚房檯面,用的石英石,顏值高,也挺耐造,但就是容易滲色,不知道什麼時候把污漬滴上去了,就留個印跡,擦都擦不掉。
為了防止檯面進一步「惡化」,就參照達人的方法,給檯面貼了一層保護膜。
膜是透明的,貼上去,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對于廚房整體的裝修風格沒有任何影響。
而且,材質還是耐高溫、防油污的,撕掉後也不留膠,平時熱鍋放上去也不用太擔心。
唯一就是不好貼,建議大家貼的時候噴點洗潔精水,再慢慢貼,會服帖很多,也不易留褶皺。
價格也很便宜,幾十塊就能搞定。
我家廚房只有一個吸頂燈,所以吊櫃下面是有暗區的,尤其備菜時,身體擋著光線,就更暗了。
但一直也都是湊合用,畢竟增加個燈帶,要開槽、要佈線還挺麻煩的,直到最近,發現了這種粘貼式、充電的感應燈,這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新鮮的創意燈。
貼上去之後,手一掃就開了,再一掃就滅了,很方便,我選的是白光,真的很亮,但也不刺眼,做飯時打開,眼睛都沒有那麼累了。
而且,還能手掃調節亮度呢,非常智慧化。
雖然是充電的,但也基本上兩三個月才充一次,方便又耐用。
當初尺寸沒留好,櫥櫃和冰箱之間剛好有個夾縫,沒啥用,過一陣還得掃掃裡面的灰,真的是雞肋。
所以提醒一句,大家定制櫥櫃時,冰箱尺寸什麼的都提前定好,別像我一樣,浪費了空間,還增加了清潔麻煩。
這個夾縫小推車,真實拯救了我家的雞肋空間,寬度17cm,剛好和我的夾縫匹配,上下三層,能收納不少存貨、小零食之類的。
底部的滑輪也很順暢,拿取東西時,很好拉取,一點不卡。
我不想它凸出檯面太多,就選了三層的,其實還有四層的、兩層的,寬度都一樣,類似的夾縫,門後、洗衣機側邊等,都能塞。
對于廚房比較小的,檯面不夠用的,垂直空間一定要用起來,否則全堆到檯面上,更加擠壓收納空間。
我其實以前對洞洞板挺嗤之以鼻的,覺得雖然收納能力強,但那麼多洞洞,衛生是個很大的問題。
但有的東西,真的別光「聽說」,實際用一用才知其中奧妙。
我這次改造也是下狠心了,清潔麻煩就麻煩吧,只要好看、好用就行。
于是,按照尺寸,一次買了六塊板子,先把基材貼上去,穩固了,再把板子掛上去,聽好了,是掛上去的,意味著可以卸下來清洗。
事實證明也是,髒了直接卸下來用海綿刷蘸取洗潔精擦拭,乾乾淨淨,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難洗。
貼好後,再根據收納需求,搭配上置物架,各種案板、鍋蓋、隨手用的調料之類的統統都上牆,收納力滿滿。
個人覺得,它比那種一個長橫杆的收納架好用,最起碼這個零配件多,靈活性更高。
之前我家水槽下的模樣,真的不好意思給大家看,各種拆開的米、油、清潔產品、工具之類的,亂塞一通,看似滿滿當當,其實總得利用率不到一半,而且超級亂。
因為我家的下面沒有淨水器、垃圾處理器這些,空間比較大,所以改造起來還相對簡單,我直接買了幾個這種水槽抽屜置物架,剛剛好能放三個。
它上下兩層都是抽屜的,可以抽拉拿取物品,非常方便。
而且,底層的收納量一點不小,小桶的油都能放進去,當然,如果你家水槽下有淨水器、垃圾處理器等,還是別用它了,留出的空間,收納大桶米、油也很ok,能省不少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