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要為在世的父母、長輩盡孝之外,每年還需要祭拜去世的祖先。
上墳祭祖是孝道的一種表現,是后世子孫對祖先的思念和緬懷,也是對先人的敬仰。關于上墳祭祖,在民間有非常的講究。關于上墳,在民間有這麼一種說法: 「女婿不上墳,上墳辱先人」。
為啥女婿不能去上墳?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其中又存在什麼道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這句話其實很容易理解,在古人看來,女婿是作為外人的存在。如果讓女婿去給祖先上墳,就容易被別人恥笑。而且,讓女婿去上墳,先人也會感覺到羞愧。
之所以會有「女婿不上墳,上墳辱先人」的說法,主要存在3個原因:
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一旦出嫁了之后,在娘家就只能算是一門親戚。即便死后,也只能入婆家的祠堂,而不能進入娘家的祠堂。
連女兒都變成了親戚,女婿這個外姓人,自然關系就更加疏遠。所以,作為外姓人的女婿,在上墳祭祖的時候,是不能夠參加的。
在傳統觀念當中,喪葬儀式都是由本家族當中的重要成員來操辦的。一些抬棺、陪靈、謝客、上墳等等,基本上都是子孫后輩。
因為女婿是外姓人,并不算宗族里面的成員。在生前盡孝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死后的儀式就不能逾越了。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祖墳是一個家族的臉面。因此,平時對于喪葬、掃墓、祭祀都非常的重視。
在當地,有很多家族可能都會明里暗里進行對比,相互競爭。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人丁就是生產力,是家族繁榮昌盛的基礎。
因此,人丁興旺就是對比的一個很大標準,如果祭祖的時候讓女婿去上墳,就會顯得家族無人。這樣就會被別人恥笑家族沒落,缺少男丁。
入贅的女婿,就相當于上門給別人當兒子。自己的孩子需要跟隨母親的姓氏,女方的父母就相當于自己的父母。
既然都是自己的父母,在喪葬儀式上面自然是不分彼此,直接當做兒子來看待。因此,入贅的女婿是可以上墳的。
現代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每個子女都是家里的寶貝疙瘩。如果是獨生女的話,還要遵守女婿不上墳的觀念,那豈不是就有好多老人「無人送終」了。
現在的社會,丈人、丈母娘都是把女婿當做兒子來對待。就算不是獨生子女,只要女婿愿意去給祖先上墳,女方也是求之不得的。
「女婿不上墳,上墳辱先人」,這句俗語是古時候的說法,放到現在的社會環境就不太適用了。畢竟時代不同了,只要女婿想要盡孝,就不能攔著。愿意到祖先墳前磕頭上香,那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有融入家庭,一家人才能夠和和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