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湖·原舍
掌心湖·原舍,位于上海安亭掌心湖畔,取半島之勢,三面環湖,在11萬方原生湖域之畔,建筑以湖景和陽光為依據,沿3000米的湖岸線生長,伸入湖心。
LSD interior design在掌心湖項目的設計中,有意識地尋找區別于傳統室內空間對裝飾界面與視覺美學表達的設計語言——基于整體性的空間設計策略,并將情感表達納入其中。從而促使設計在空間序列、質感、材料和光影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呈現。
01
本心之宅
235合院
滲透的自然
建筑一層作為社交與互動的空間,設計以室外的景觀資源為核心展開,每個獨立的空間都預留了隨時可以打開步入庭院的開口。
設計師根據功能和使用場景的具體特征,對空間進行靈活但嚴謹的差序分割,再依這一秩序合理安排,使每一功能房間擁有獨立的內外環境,從舒適的室內層層溢出,直到真實的自然。
開放式的空間布局,使得戶外庭院與客餐廳的界限被近乎消弭了。室內的材料使用延續著自然的原生感,不那麼白的白墻、微小起絨的棉麻和木材上面那些只有走近了才能看到的細微紋理。
將尋常的物體,經過精心的構思擺布呈現出特定的空間結構。聚焦靜物,這種構圖的美感展現出一種微縮的景致,而靜物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則成為了人游歷風景的巷道。
風可以輕易地滲透進來,飄起的紗簾和輕輕搖動的枝葉,在光影的作用下,婆娑于材質的表面,這是風與光的痕跡。
空間界面
橢圓形的餐桌,如同島嶼,展開了圍繞餐廳而構成的交通動線,形成這些動線的立面線條被規整地收納。
材質是界面的存在媒介,低啞而溫厚的材質,照顧到身體與它的每一種接觸。構造是精美的,但遠離炫技,指向身體。
另一側的多功能房,也保留著空間流動的走向,充滿野趣自然的墻紙,跟隨空間界面形成序列,并與實際的功用相結合,成為林立的書柜,豐富了視覺的描寫。
沿窗設置簡易的長塌,使得這個空間的語義充滿了被延展的可能性。陽光滲進窗戶,將樹影映成一幅不被預設的畫作,與室內的墻紙互為層次,待它再蔥蘢些,便可以在室內享坐樹蔭。
建筑二層設置了兩個臥室,各自配備了獨立的觀景露台。主臥的材質依然質樸厚實,溫軟而彌散,靜靜承納著風光雨水和時間,也為空間形成了強烈的包容性。
在幾個臥室空間中,設計師選擇用豐富、直接的感官體驗來建立世俗生活中的精神空間。不論傳統的、在地的,還是現代的,都可以自由地拿來,平等地運用和并置。
02
歸心之宅
314合院
在314m2戶型中,建筑以極致的規劃,形成了四面庭院的珍貴資源,一層作為家庭中心,承載著主要的家庭活動,以層層嵌套、差序遞進的空間序列,界定了相應的空間分級和使用場景。
在設計師眼中,空間功能,即生活行為的細分狀態,和使用者的細微感受。古代世界,建成環境的差異靠外在的「裝飾」來區分。現代建筑不是抹平了這種區分,而是用內在的「功能」和使用者的全感官「體驗」來取而代之。
從敞闊的入戶庭院進入一層客餐廳,圓桌聚餐、落座攀談、閣台觀景……通暢無阻隔的空間,讓萬般可能性隱于無界之中。
客廳通過軟裝的排布和異于其他區域的體量設置,形成了獨特的領域感,這是便于密切交談的場所。兩扇格柵木門,使空間內外互相滲透,形成流動。
在這個空間中,材質與色彩的運用,與寬敞空間相得益彰,傳遞出一種恰當的樸素感。
空間界面或虛或實,行進中不斷變換的光影之游戲,造就隱匿的驚喜與突至的景色之序列,藝術作品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其間,以構成沉思的對象、路途中的停頓、指示標志亦或遠方的信號。
夜幕降臨,將燭火燃起,肅穆的木材和石頭突然有了生動的表情。
遠處是靜謐的湖水,搖曳的樹葉上月光如螢火般閃動,湖畔有蛙聲蟲鳴。而走出房間,庭院中正在進行的晚宴香氣撲鼻,觥籌交錯聲不絕于耳。
空間的虛實,不是外殼和內里的淺薄關系,而是層層嵌套的洋蔥皮,每剝開一層,就減少一分實用、增加一層精神。
書房是一個人精神的外化。超[大尺度]的書桌,成堆而碼放整齊的藏書。在這里感受到的,是生活的氣息,藝術的氣息,是旺盛的生命力,強烈卻寧靜。
二層臥室闊暢而舒適,主臥直通庭院。自然的枝芽像風一般悄然浸潤直抵空間內部。材質的選用也貼合自然的本意,隨之生長。
△主臥衛生間
樸素平實的材料、簡單直接的線條和細膩準確的空間場景,彼此之間矛盾又統一,讓感官閾值撐開如滿弦之弓。而實際上,只有細膩才可以飽滿。
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碗一筷,涓滴意念匯成河。
項目名稱|萬科掌心湖 · 原舍
項目地址|中國 上海
項目面積|235㎡/314m2
室內設計|LSD interior design
軟裝設計|LSD interior design
項目業主|上海萬科
空間攝影|郭新新
視訊拍攝|飛行映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