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無論是富麗堂皇的豪宅,還是破破舊舊的土房子,都一樣是「家」。
很多人都說,家的環境和未來的成就有很大的關系。因為,環境可以讓人成長,也可以改變人的性格。在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和「家」息息相關: 「家住麻雀屋,棟梁代代出」。
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就是說家里的房子像麻雀屋一樣,就容易一代代出棟梁。那麼,「麻雀屋」到底是指什麼?又為何會出棟梁呢?
什麼是麻雀屋?
對于麻雀,相信大家都應該不陌生。麻雀是所有鳥類當中,筑巢最隨意的一種。它們對筑巢的位置一點都不講究,磚頭裂縫、墻上的破洞、樹上的分叉等等,一點都不挑剔。然后,隨便弄一些枯草爛葉,簡單鋪一鋪就算完事了。
麻雀屋的最大特點就是破舊、簡陋,「家住麻雀屋」,就是指家里的條件和麻雀屋差不多,代表著家里非常貧窮的意思。
家住麻雀屋,棟梁代代出
知道了什麼是「家住麻雀屋」,整句話連貫起來就很容易理解了。
意思就是說,家里的房子像麻雀屋一樣破舊簡陋,在這樣的家里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會有很大的前途,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居住的條件太艱苦、太惡劣。要麼沉淪下去,要麼就會觸底反彈,磨練出堅強的意志,百折不撓。拼命奮斗,努力學習,以此來改變家庭的困境,改變生活現狀。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對于這句話大家都不會陌生。每個孩子都想要有一個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童年。但是,窮人家的孩子卻沒有這種條件,他們很小就理解了父母的艱辛。沒日沒夜在田間奮斗,卻只能拿可憐的收入。
見到了父母的辛酸,孩子也會在父母的影響下,早早就學會了洗衣做飯、燒水砍柴,甚至下地幫忙干農活。
「窮則改,改則通,通則久」,只有真正吃過苦,才會努力想要改變現狀。唯有認真學習,努力讀書,才能讓家庭脫離苦海。在古代,讀書是窮人家孩子唯一的出路。
學習更加刻苦,目標更加明確,信念更加堅定。自然而然,成功的機會就更大,這也是為什麼說「棟梁代代出」的原因。
因為窮而努力讀書的典故
1、鑿壁借光
匡衡家里很窮,他深深明白,只有讀書才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因為,他白天給別人打工,只有晚上才有時間學習。但是家里實在太貧窮,根本買不起燈油。
怎麼辦呢?于是他就把自家和鄰居家聯通的墻壁砸掉,借助鄰居家的燈光來學習。
2、囊螢夜讀
東晉有個少年叫做車胤,從小家里貧困,他也明白都市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家里面實在太窮了,家里也是買不起燈油。在一個夏天的夜晚,他看到了螢火蟲從眼前飛過,突然靈機一動。
他就把螢火蟲抓起來放在一起,然后借助螢火蟲的微弱燈光來讀書。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主要就是激勵人們要努力學習,不要因為環境惡劣而放棄。既然環境不適合讀書,那就創造出適合讀書的環境。先不提這些典故的做法是否靠譜,但是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總結
住在「麻雀屋」里面的窮苦孩子,因為見過太多的艱辛和痛苦,所以會更加堅定改變命運的信念。努力再加上自律,有一個既定目標,遲早有飛上枝頭變鳳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