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似乎有千百種方式供人們選擇,那麼,什麼才是生活應該的樣子呢?
春天一家
Life
立春時節,一望無際略顯空曠的田野上,回蕩著春天一家的歡聲笑語。
他們一家三口,每人掄著一把鐵鍬在土地上不斷翻鏟,被冬天凍過的泥土重見天日後,散發出一股獨有的清香,那是春天的味道。
翻好了地,春天爸爸開始思考:「早餐該吃點什麼呢?」
走到院裡的小棚,答案顯而易見,綠色的薺菜長勢極旺,小春天迫不及待用小鏟子挖了起來,沒多久,桶裡就裝滿了薺菜。
隨後,小春天又去雞窩裡掏出母雞新產的雞蛋,一個,兩個,三個……小春天的臉上堆滿了笑意。
洗菜,切碎,放入新鮮的雞蛋,和上麵粉攪拌,小春天全程都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而春天爸爸在旁邊準備好了鍋,倒入之後便開始煎了。
伴著「滋滋」的聲音,很快,蛋煎薺菜餅就完成了,再倒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豆漿,一家三口圍坐在桌旁,開始享用這頓簡單又不失營養的早餐。
很顯然,春天一家在過著極其安逸的農村生活。
因為改造了自己的家,他們還被央視選做鄉村振興觀察員,上了電視。
春天媽媽和春天爸爸再也不用面對996工作後不能陪孩子的窘境,小春天也不用小小年紀就擔起成長中的教育「KPI」,而他們的農村生活,細節中處處充斥著宮崎駿動畫中的童話色彩。
買來的貨櫃,在春天爸爸的巧手下化腐朽為神奇,改造成夢幻又溫暖的陽光小屋;
原本是雞舍羊圈的髒亂差小院,收拾乾淨後鋪上了一層草坪,在角落裡種滿鮮花,在某處空地上又種了番茄豆角和西瓜;
甚至,春天爸爸還為春天親手製作了樹屋和秋千,小小一方天地,時時能聽到春天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聲音。
很多人對他們的生活心生嚮往,可也有不少人質疑他們的田園生活,無非還是現實中的那些事:
這麼年輕就放棄奮鬥了?
農村教育資源差,孩子輸在起跑線怎麼辦?
「希望春天可以自由地在田間地頭奔跑,給她一個我們希望的童年。」
恰巧,他們希望的童年,也是讓小春天感到最快樂的童年,而那些現實問題,自會在生活方式的探索過程中得到解答。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春天媽媽和春天爸爸的所有計劃。
決定回村那年,春天媽媽33歲,開著一家收入不錯的淘寶店,春天爸爸則是擁有高薪工作的上班族。
兩人在濟南有一套裝修好的房子,原本,他們是打算過年搬進去的,是疫情,讓這個計畫擱淺了。
宅家的那段日子,一家三口過得雖平淡,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白天的時候,他們會陪春天玩;晚上春天睡著了,兩人就會一起聊天。
「接下來,我們真正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什麼才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兩人思考討論了很久,去濟南生活,很好,只是會像他們過往的生活一樣,一眼就可以望到頭。
直到春天媽媽在雜誌上看到一種「半農半X」的生活方式:一邊種地種菜實現自給自足,一邊探索不受地域限制的事業。
兩人似乎內心立刻有了答案。
學藝術的他們,喜歡新鮮感,而春天爸爸又一直想做木工手作,這種生活方式正好契合他們目前的追求的狀態。
「我們此前做過很多職業,驗證過自己有持續學習的能力,那麼為什麼不嘗試一下新生活呢?」
說做就做。
于是,他們放棄了城市的房子,辭掉了別人羡慕的高薪工作,把女兒春天轉到農村幼稚園,一家三口就這樣開始了鄉下生活的旅程。
開始新生活的第一步,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眼前這個要改造成家的地方,以前是用來養雞養羊的,肉眼可見的髒亂差不說,還臭氣沖天。
春天爸爸叉腰看著這個地方,似乎一籌莫展。
可回到書桌,拿起紙筆那刻,靈感不斷在心裡湧現,他畫出了心中「家」的最美好的樣子。
此後,他一人成了「施工隊」,既是泥瓦工,又是水電工,一磚一瓦都是自己搭建。
他學習木工,自己動手改造貨櫃,家裡的門框、書櫃、書桌皆出自他的巧手,甚至還為小春天親手製作了滑梯。
他還學習園藝,研究如何堆肥,在院中鋪上草坪,在角落種花種菜……曾經那個光禿髒亂的小院,在時間的催化下,也開始向他們回饋一年四季的美好。
這種美好的成就感和新鮮感,是在城市裡很難體驗到的。
一開始,剛回農村的春天媽媽不敢喝水,因為農村的廁所髒,而且還沒有門和頂。
如今,她不僅能舒服地生活,每天還能收到春天爸爸送的浪漫驚喜,盛開不久的鮮花、自製的檸檬冰水下午茶……
盛夏,一家三口坐在小院,一口熟透冰涼的西瓜下肚,難忍的悶熱瞬間消散。
晚上,搬來凳子坐在庭院的另一側,伴著月色,一起看露天電影。
耶誕節的時候,春天爸爸又用廢棄的雞籠和落葉,做了一棵聖誕樹,小春天站在樹旁,開心得合不攏嘴。
下第一場雪時,聖誕樹和小麋鹿都被潔白的雪整個覆蓋,小春天踩上去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爸爸用鏟子鏟了一堆雪後,和小春天堆了一個簡單可愛的雪人。
過著浪漫閒適生活的同時,春天爸爸也曾被焦慮纏身。
起初因為沒有經驗,水管埋太淺結果整個凍住了,種的番茄也被老鼠偷吃了,辛苦種在院子裡的植物全被凍死了,饒是充滿理性的春天爸爸,屢遭挫敗後也難免著急。
直到春天來臨,藍莓、木香、瑪格麗特、蒲公英……那些曾經被凍死的植物相繼蘇醒,原本光禿禿的小院突然煥發了生機。
這些經歷讓春天爸爸漸漸明白,大自然有自己的節奏,今年種的菜沒種好,就只能等到明年,明年很遠,但還得等明年。
「我們好好做事就行,至于收穫,不用著急,春天會回來的。」
回村生活後,他們一家幾乎沒什麼收入,出租城市的房子加上拍視訊獲得的平臺獎金,一月也才3000塊,但春天爸爸和春天媽媽實現了鮮花自由,蔬果自由,而小春天,也成了自己人生的快樂贏家。
然而,線上網友的質疑,線下鄰居親戚的指手畫腳,也是他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小春天考大學輸在起跑線?
農村教育資源差,成績跟不上城市小孩?
春天媽媽和春天爸爸對此有自己的理解。
春天媽媽想:教育是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嗎?可是人生是一場長跑呀!
而春天爸爸淡定回應:「農村的教育資源確實比城市要差一些,但缺失的我們自己會補上。」
他們每半個月,都會帶春天去一次市區的圖書館,或者去科技館看各種展覽。
有時宅家,會一起陪春天看動畫片,也會線上上看一些課程視訊。
至于春天未來是否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大人,是否會埋怨他們的選擇,兩人並不確定,但唯一確定的是,教育最重要的是陪伴和榜樣。
屬于收穫的秋天,一起去樹林摘了一筐南瓜,撿了一些板栗,還驚喜地發現了刺蝟;
白雪紛飛的冬天,堆雪人,踩雪,然後等待下一個春天。
「好好幹活,好好吃飯,好好生活,提高感受生活幸福的能力,平凡的日子就會閃閃發光……」
或許,只要足夠熱愛生活,不管在哪,生活都會充滿希望,擁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