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柴米油鹽,還有人情世故」,除非在深山野林里面隱居,否則就會跟別人有所交集。既然有交集,那麼人情往來就是難免的。在別人困難的時候,可能會跟你伸手借錢。碰到了喬遷、婚宴、滿月、大壽、喪事等等,也需要隨禮。這,就是人情世故、禮尚往來的一種表現。
在民間有一句俗語: 「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這句話就是針對借錢和隨禮的人情世故。說得句句在理,是老祖宗的智慧之談。越早知道,吃虧越少。
1、不熟悉的人不借
每個人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都是辛辛苦苦用血汗賺來的。把錢借給親朋好友是情分,不借錢也是本分。
如果是不熟悉的人來借錢,完全可以不用理會。因為,你們之間根本就談不上什麼交情,自然就沒有情分。
關鍵是對方你不熟悉,人品怎麼樣、家境怎麼樣?什麼都不清楚。如果貿然把錢借出去,萬一對方跑路,或者對方是個老賴,要錢之路就會很曲折,更大的可能是打水漂。
所以,不能把錢借給不熟悉的人,這樣風險太大。根本沒有必要為了面子,而把錢借出去,給自己找麻煩。
2、有不良嗜好的人不借
在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賭博、酗酒、[吸·毒]、嫖娼等不良嗜好的人。這些人往往是游手好閑、無所事事,再加上不良嗜好需要花不少錢。
這類人不是依靠家里面的救濟,就是到處找人借錢過日子。他們沒有穩定的收入,再加上花錢大手大腳。就算是有工作,但是收入無法和不良嗜好的支出成正比。自己都入不敷出,一旦把錢借給他們,想要指望他們還錢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如果有這種不良嗜好的人來借錢,千萬不要為了面子或者義氣把錢借出去。多半是拿不回來,并且會讓他們嘗到甜頭,以后經常來借錢。
再者,借錢給他們也相當于害了他們,讓他們在黃、賭、毒、酒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再也無法回頭。
3、失信之人不借
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失信的「老賴」名單。這些人,明明日子過得很滋潤,但是欠別人的錢就是不還。
當別人跟我們借錢,我們想著是能幫一把就幫一把,也不催著還錢,等著對方手頭寬裕了再還給我們。但是,對于那些失信之人來說,即便是有錢了也會百般抵賴,一拖再拖,甚至根本就沒想過還錢。
所以,千萬不要把錢借給信用不好或者失信之人,即便有合法的借條、欠條,也需要訴訟才能把錢要回來,并且對方還不一定執行。對于這種人要盡量避而遠之,千萬不要發生借貸關系。
1、沒有邀請的不隨
面對結婚、喬遷、大壽、滿月、喪葬等大事的時候,都是需要隨禮的。正常來說,東家都是會在宴席之前派發邀請函,或者電話、短信邀請。并且在邀請內容里面寫明事情、時間、地點。收到邀請的人,按照內容上面去赴宴就行。
如果東家沒有邀請,不管是忘記還是交情不到位,都沒有必要去隨禮。交情不到位自然是不用說,沒必要「熱臉貼冷屁股」,如果是忘記的話,那就是對方沒把事情做到位。
既然東家都沒有邀請、或者直接忽略,那就不要湊上去隨禮了。不請自來總是比較尷尬的,別人不邀請還要上桿子去送錢,實在太沒面子了。
2、不回禮的不隨
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禮尚往來」,只有這樣才能維持好關系。如果身邊有那種只要收禮卻從不回禮的人,即便對方在辦喜事,也沒有必要去隨禮。
他們家辦喜事的時候,我們去隨禮。然而輪到我們自己家辦喜事,對方卻沒有來隨禮。對于這種只想要占便宜,卻不愿意做任何付出的人。就算下次他們家再辦事,即便發來邀請函,也不用給面子,直接拒絕就好了。
3、普通飯局、酒局不隨
有些人辦酒宴就是為了斂財,因為宴席的時候別人都會隨份子,因此就把宴席收份子錢當成了一種商機。一般之后結婚、喬遷、大壽、滿月酒,或者是喪葬,這種大事別人才會給份子錢。
如果只是普通的飯局、酒局,比如家里的母豬下崽,家里的母牛生犢子等等,這種事情也拿來辦酒席請客。面對這種非大事的酒局、飯局,去了也不用隨禮。
自己辛辛苦苦賺的錢,別人隨便找個理由就想要掏走,世界上哪有那麼簡單的事情。如果讓這種人嘗到了甜頭,以后估計還會變本加厲。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分別是:不熟悉的人不借,有不良嗜好的人不借,失信之人不借;沒有邀請不隨,不回禮的不隨,普通酒局飯局不隨。人情世故固然是要維持的,但是一些沒有必要的應酬,能免則免,這樣才能保證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