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流傳著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無不蘊含著人生道理和經驗智慧。雖然生活的環境不同了,但是老祖宗的這些俗語,依然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天黑3不做,平安無災禍」。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就是說天黑了之后,不要做3件事。這樣就可以保證平平安安,無災無禍。那麼,3不做具體是指什麼?越早知道越好。
「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晚上的時候借助黑夜,可以做很多見不到人的勾當。入室盜竊基本上都是發生在晚上,因為黑夜就是壞人做壞事的保護色。
以前的農村,私密性沒有現在這麼強。沒有高墻大院,沒有堅固的鋼筋水泥墻。在很多地方,都是簡單的籬笆院子而已,墻壁也只是木板,窗戶是油紙,隔音效果非常差。所以,才會有「隔墻有耳」的說法。
天黑之后,錢財不要暴露出來,比如在家里數錢、清點財物等等。否則,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壞心思。可能會趁著夜色入室行竊,甚至是直接明搶。如果只是拿走財物還好,萬一為了保密而滅口,那就真的是災難。
古代的計時單位是以天干地支來計算的,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古代沒有我們現在的時鐘,都是通過「打更人」報時來判斷時間的。
一更是晚上7點-9點,二更是晚上9點-11點,三更是晚上11點-凌晨1點,四更是凌晨1點-凌晨3點,五更是凌晨3點-凌晨5點。
古代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更沒有手機和電腦,普通人并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再加上一天的勞累,一般都是早早就睡覺了。
不貪三更色,是指三更天的時候,不要做「太激情」的事情。因為這個時候剛好是午夜,剛好是身體各個器官處于休息的狀態。如果經常在三更天的時候「貪色」,長此以往對身體健康不利。
不戀一更食,就是說晚上7點以后就不要再吃東西了。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因為入睡比較早,如果7點以后才剛要吃飯,就會不利于消化,增加胃的負擔。為了能夠睡好覺,最好睡前一個小時不要吃東西。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在古代封建社會,人們最相信鬼神之說。一旦人做了虧心事,就會整天「草木皆兵」,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擔驚受怕。
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如果做了壞事的話,就算再隱秘,也有暴露的一天。古代的農村,晚上都休息得很早,基本上不會串門。如果半夜有人敲響房門,做了虧心事的人會以為報應來了。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為了能夠安安穩穩過日子,為了求一個心安理得,平時最好不要做虧心事。否則,一輩子都要活在緊張、恐懼當中,生怕報應什麼時候就會降臨到頭上。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天黑3不做,平安無災禍」,分別是:天黑不漏財;不貪三更色,不貪一更食;不做虧心事。這句俗語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且要保護好自己,不做虧心事,這樣才能一輩子平平安安,無災無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