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不折不扣的人生大事,尤其是近十幾年來,房價越來越貴。對于普通工薪階層來說,一輩子估計也就只能供得起一套房子了。為了長久計,選購新房的時候一定要特別用心,否則會影響日后的生活幸福感。
現在的小區,基本上都是高樓大廈。除了看地段、周邊配套、未來前景之外,房子所在的樓層也是一大重點。面對動輒二三十層的樓房,到底應該選擇哪一層呢?
其實選樓層也是一門技術活,每個人都想要選擇「黃金樓層」。所以,在選樓層的時候,千萬 別輕信這5個謊言,當心買到「垃圾樓層」。
謊言一:不要在意極端樓層
所謂的極端樓層,就是指一樓、頂樓、腰線層等樓層,因為它們存在很極端的問題。正因為問題太過明顯,所以價格會比較便宜。
正因為價格便宜,所以很多人會貪便宜,選擇了極端樓層。殊不知,極端樓層會存在很多的問題,會給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
比如一樓的環境太潮濕,采光、通風條件都差,私密性和安全性都很差。而頂樓的房子,住久了可能會天花板漏水,而且夏天的時候特別悶熱。腰線層則是會被凸出幾十厘米的腰線遮擋,出現漏水、遮光等問題。
開發商絕對比購房者精明,沒有問題的好樓層,怎麼可能低價出售。不要有撿便宜的想法,人人都嫌棄的樓層,自然有它不可忽略的毛病。
所以,強烈建議,盡量別買極端樓層。除非真的有需求,或者迫切需要節省下這筆錢,或者工程質量過硬。
謊言二:公攤面積都一樣
看房子的時候,問售樓人員公攤面積多少,基本上都會回答:「基本上都是20%左右」。這就給人們一個錯覺,是不是公攤面積都一樣大?
其實,公攤面積一樣大的說法,是標準的大錯特錯。比如,安裝設備的樓層,公攤面積自然就會更加大一些。因為設備所在的地方,并沒有住戶,不可能跟業主一起公攤。
很多小區的物業管理處,也會直接設置在某個樓層。和物業管理處在同一個樓層,公攤面積也可能會比較大。道理很簡單,物業不會和業主一起公攤,這些面積自然就平攤到其他業主的頭上。
所以,買房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盡量別買公攤大的樓層,實在太吃虧了。
謊言三:不用在意風水問題
雖然說現在都講究科學,不提倡迷信,但是傳統的一些風水學說法,依然讓很多人「諱莫如深」。花同樣的錢,誰都想要買到吉祥、好兆頭的樓層。
「4、8、14、18、24、34」等樓層,因為諧音等問題,比較不受歡迎。雖然說,在采光、通風等方面,這些樓層都沒有什麼明顯的硬傷。但是依然會被很多人避開。
「4」諧音「死」,被很多人看做不吉利。「8」則是因為成語「七上八下」而被人們不喜,在有些人看來,8樓意味著要走下坡路。而「18」樓,則是被當做「18層地獄」。
雖然這些問題都是無稽之談,但是很多人則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這些樓層的房子,自己住著一樣很舒坦。最擔心的問題,就是以后想要出售的話,可能會被壓價,或者不好出手。這個問題,在選購之前要考慮清楚。
謊言四:樓層越高噪音越小
在很多人的認知當中,都認為樓層買得越高,噪音就會越小,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根據環境監測站的數據表明,一般5樓往上,噪音會隨著樓層增高而變大。當樓層高到20多層以后,噪音又會慢慢下降。
原因很簡單,低樓層的房子,之所以會感覺噪音大,是因為靠近噪音的來源。但是,地面有植物和綠化帶,能夠吸收、反射大多數的噪音。但是,5樓往上,就沒有綠化帶和植物隔絕噪音,因此會越來越大。
而高樓層接受的噪音來源很廣泛,遠處的汽笛聲、喇叭聲,照樣會抵達高樓層。噪音最大的地方,是在樓層的中間,呈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趨勢。
如果力求安靜的房子,不能盲目選擇高樓層,還要認真考慮周圍的噪音來源,遠離噪音源才是重點。
謊言五:鄰居好壞無所謂
俗話說:「千金買鄰」、「遠親不如近鄰」,好鄰居對于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每個小區都會存在素質低下的業主,如果碰到素質低下的鄰居,以后的日子估計無法安寧。
如果買的不是期房,看中某一樓層,最好觀察、打聽一下鄰居的人品。這樣一來,可以有效避開素質低下的樓層,讓日后的生活越過越好。
總結
選樓層是一門技術活,巧妙避開各種垃圾樓層,不要輕信謠言。雖然不一定買到「黃金樓層」,但起碼可以避開「垃圾樓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