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民間,有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它們都是老祖宗對生活經驗的總結,還有觀察到的社會規律,蘊含著古人的智慧結晶。
今天分享一句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俗語: 「人窮莫走親,富貴不還鄉」。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道盡了生活的本質。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存在這樣的社會風氣。
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一起來具體聊一聊,果然是老祖宗的智慧之談。
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說,如果家里的經濟條件困難的時候,還是盡量不要和親戚走動。因為人微言輕,就算經常走動,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當你在外面闖蕩出了一片天地,腰纏萬貫,大富大貴的時候,也不要回到家鄉去炫耀。因為,別人知道你成功了之后,就會有以前看不起你的人來糾纏你。
生活就是這麼現實,聽著很扎心,但是經歷過的人應該不少,并且深有感觸。
「人窮莫走親」,并不是說貧窮的時候不能和親戚走動。而是讓你認清楚自己有多少斤兩,少走動。
遭人嫌
如果頻繁走動,又不能給對方帶來利益,容易遭人煩。并且,現在很多人聚在一起就喜歡談論收入、車子、房子等話題。如果你家里貧窮,很容易被別人嘲諷,自己聽著難受,簡直就是給自己添堵。
害怕來借錢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你經常去跟親戚走動。親戚以為你別有所圖,是不是要跟他們借錢?害怕你借錢,所以會刻意疏遠你。這樣一來,親戚的味道都變了。原本單純的親戚關系,最后都變了味道,甚至關系越來越差。
送禮還不討好
即便是親戚之間,也會講究一個禮尚往來。因為家里貧窮,拿著沒什麼價值的禮物,甚至空手去走親戚。一些比較勢利眼的親戚,自然就會看不起你。所以說,沒錢的時候就不要去和親戚走動,免得自取其辱。
要擺清楚自己的位置
老祖宗之所以會說「人窮莫走親」,主要是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人微言輕的時候,一定要擺清楚自己的位置。少和親戚走動,省得招人嫌。
「富貴不還鄉」,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樣的做法實在太沒良心了。有錢了之后,應該要回到家鄉,為父老鄉親們做點事情。
沒必要以德報怨?
人都是自私的,如果貧窮的時候,經常受到父老鄉親的接濟和照顧。一旦發達了之后,必須要回去做貢獻的。如果貧窮的時候,家鄉的人都看不起他,甚至還欺負他,何必以德報怨呢?
都是巴結和求幫忙
當一個人在家鄉混不下去,去大城市打拼,并且成功之后。「富貴還鄉」,就會有很多以前愛搭不理的親朋好友,看在錢的份上,上門大獻殷勤。或者有一些親朋好友,會不停請對方幫忙。貧窮的時候看不上,富貴才來巴結,一點都不走心,毫無意義。
貪心不足
有些人富貴了之后,回到家鄉做貢獻。但是,依然會有人埋怨:「明明就那麼多資產,怎麼就拿出這麼一點錢,足夠干什麼?」,做好事不僅沒有獲得感激,甚至還給自己帶來麻煩。慢慢的,很多人即便是富貴了之后,也不愿意回到家鄉。
「大衣哥」就是例子
對于「大衣哥」朱之文,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出名之前,他只是村子里面的農民,平時人們都看不起他。出名了之后,每個人都上門跟他借錢,并且絕口不提還錢的事情。找各種理由借錢,借錢是應該,不愿意借錢反而會讓村里人惱怒,標準的「斗米恩,升米仇」。
「人窮莫走親,富貴不還鄉」,是老祖宗為人處世的一種智慧。當你貧窮的時候,盡量不要走親戚,不要跟別人借錢,不要給別人帶來麻煩,否則只會遭人嫌。當你富貴了之后,也要低調一些,否則別人就會想方設法來巴結、借錢,最終自己可能也沒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