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中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會祭祀祖先,為祖先掃墓。在傳統文化當中,祖先是一個家族的精神支柱。人們通過掃墓、祭祀,表達對祖先的緬懷和肯定。也借此祈禱祖先,保佑家族的子孫后輩,能夠平安順利,富貴吉祥。
今年有閏月,按照民間的說法,閏月并不是好月份,如果不注意的話,容易給生活帶來麻煩。而今年的清明節,剛好就在閏月里面。關于閏月里面的清明節,民間有一句俗語: 「閏月清明不上墳,易把災禍惹上門」。
人們會帶上鮮花、酒水、瓜果、食物、香燭紙錢等祭品,來到祖先的墳墓進行祭拜。
掃墓,顧名思義就是打掃墳墓,需要把墳墓上面和周邊的雜草、樹木都清理掉。如果有損壞,就需要及時修補。并且還需要進行添土,否則時間長了之后,墳墓都會被磨平了。
清明掃墓,是「孝道」的一種表現方式。在這一天,天南海北的人們,大多都會回到老家給祖先掃墓。在掃墓的過程中,會講述先人的故事,做出的貢獻,借此來緬懷祖先。
掃墓的過程中,后世子孫要懷著對先人的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掃墓祭祖,不僅僅是文化遺產,長輩也能夠借此,給后輩傳遞「孝道」精神,更能凝聚人們的情感。
開頭我們提到「閏月清明不上墳,易把災禍惹上門」。為什麼閏月的清明節不能上墳掃墓?今天終于知道答案了,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主要有3個原因:
1、閏月就是「霉月」,不吉利
閏月,是為了讓陽歷和農歷能夠對上,從而做出來的一種調整。原本一年只有12個月,但是今年卻有13個月,其中二月份是多出來的。
在天干地支里面,閏月是并不存在的,沒有閏月,被簡稱為「沒月」,和「霉月」諧音。根據老人的說法,「霉月」代表著閏月的時候倒霉的事情比較多,動土、喬遷、嫁娶等大事都不適合在閏月進行。如果閏月的清明節去掃墓,算是比較不吉利的行為。
2、九泉之下無閏月
根據民間的說法,九泉之下是沒有閏月的。我們掃墓的時候,會準備祭品、香燭紙錢進行祭拜。
而九泉之下沒有閏月,或者說閏月的時候,地府的大門是關閉的。如果在閏月的時候去掃墓,祖先是收不到祭品的。這樣一來,就相當于今年沒有祭祖,祖先自然就會生氣,認為子孫不孝,不再保佑后世子孫。
3、閏月掃墓會「犯重」
按照民間的說法,閏月是重復的一個月份,被稱為「重月」。如果在閏月里面結婚、過壽、喬遷、上墳、立碑、遷墳等等,都不適合。因為,這樣屬于「犯重」,屬于很不吉利的范疇。
閏月剛好碰上清明節,在傳統的說法當中,既然這一天掃墓不吉利,那就稍微錯開一下。一般來說,掃墓并非要清明節當天。在清明節的前面三天,或者后面四天,上墳掃墓都是可以的。因此才有,清明節「前三后四」的說法。
雖然老人說的「閏月清明莫上墳,上墳會惹禍上門」,這只不過一種迷信的說法,并沒有科學實據,但是在孝道的傳承,以及老人講究的「吉利」上,在民間里向來是不含糊的。所以說,只要有一個心意,至于什麼時候去上墳,都是一個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