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類的居住條件一直在發生變化,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從穴居到房居,從茅草屋,發展到土坯房,到磚瓦房,再到現如今的鋼筋水泥結構。居住條件是越來越好,不過,一些傳統習俗依然有很多人在堅守。
比如「窮看廳堂,富看廚房」,通過廳堂、廚房的布局、陳設,就可以判斷出家里的經濟狀況。
關于居住的房子,有一句俗語: 「明堂如播米,后代窮到底」。明堂和播米是什麼意思?這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明堂主要有三種:
1、在古代,皇帝接見大臣的宮殿,一般就被稱之為「明堂」。
2、還有就是普通人家,房屋正前方的空地,也被稱之為「明堂」。
3、大多數家庭,在家里供奉祖先靈位的地方,也被稱之為「明堂」。
今天我們講的「明堂」,是指第三種,就是家里供奉祖先靈位的地方。
所謂的播米,就是指日常喂雞的時候,隨便在地上撒一把米敷衍了事。把喂雞的大米,當做播種插秧一樣,遠遠散落一些。雜亂無章,稀稀落落。
在古代,人們都認為明堂是聚集財富、迎福納祥的祥瑞之地。因此,在明堂的布局、陳設上面會下很多功夫。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不能顯得雜亂無章。
如果明堂的陳設布置,還有放置的供品非常吝嗇,像是「播米」一樣。這樣就會對祖先不敬,也會影響聚財、迎福納祥。不聚財、不迎福、不納祥,又得不到祖先的保佑,自然也就預示著子孫后代會比較貧窮。
后半句的「后代窮到底」屬于夸張成分,主要是為了引起后世子孫的重視。想要擁有富足的生活條件,還是得通過讀書、勤勞來換取。擁有豐富的知識,再加上勤勞的雙手,即便不能大富大貴,至少也能保證衣食無憂。
「百善孝為先」,孝道文化是優秀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今天分享的這句俗語,就是告誡后世子孫,要好好傳承中華文化。能夠孝順祖先、長輩的人,基本上都不會壞到哪里去。發揚孝道精神,給子女做好榜樣,這樣才能讓生活越來越幸福。